「 當我們拾起任何事物 , 我們會發現它們總是跟宇宙中所有的事情有關。 」
-------- 約翰 . 梅爾 |
NLP的發展歷史不超過三十年, 是一套廿一世紀的個人提升學問.要了解NLP的原理, 便需要了解它的歷史。 NLP深受一套叫做 「神經機械學」(Cybernetic)的學問影響.這套學問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數學系教授羅拔.偉拿(Norbert Wiener)於1948年在同名的書中首先提出來. 神經機械學對日後的電腦科學、人工智能、系統思考等有著非常重大深遠的影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羅拔.偉拿透過觀察, 發現無論是人類彼此之間的溝通,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溝通,或者任何一種在這宇宙之中的活動,簡單來說,即是任何一個系統(System)都有一些共通的運作模式. 神經機械學定義為「一套研究動物與機器的溝通及控制的科學」, 簡單來說,就是研究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如果我們能夠覺察,并且掌握這些系統的運作法則, 我們將會有效地控制這些系統。什麼是系統?在我們身邊有數之不盡的系統,社會的系統包括經濟系統、交通系統、教育系統、家庭系統、稅收系統……人類的系統包括血液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宇宙的系統包括太陽系、銀河系……系統不一定很複雜,簡單至例如兩個人在談話、母親教道兒子用功讀書、經營一盤生意……都是一些系統。在Joseph O'Connor及Ian Mcdermott所著「系統思考的藝術」(The Art of System Thinking)中,系統的定義是:
「系統是由不同部份組成的實體,透過這些部份的相互作用而存在及運作.”
(A system is an entity that maintains its existence and functions as a whole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of its parts”)
舉個例子, 一間公司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由不同的部門組織。包括會計部、電腦部、人事部、銷售部、產品設計部、物流部等……一間公司能夠產生盈利, 能夠提供顧客優質服務, 就必須要透過這些不同部門之間的不斷協調及溝通。事實上,人類神經系統由很多神經元組成。人類神經系統的運作亦復如是。
系統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回應(feedback).什麼叫做回應?系統中的不同部份總是以某種方式亙相連結在一起.當某一部份改變之後,其他部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嚮,這些被影嚮的部份會自動地把影響帶來的改變反射給原來的部份.這些反射就是回應,就好像當你把一塊石頭掉入小池中,泛起的漣漪會從池邊反射給石頭一樣.
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之中找出很多回應的例子:
例子一: 空調
你是否發現你家中的空調每隔一段時間便會自行開動?原因是每部空調內部都安裝了一個熱電偶(Thermometer),功用是探測房間內的溫度.當房間?度開始上升,熱電偶探測到空氣溫度超過了預設的應有的溫度, 熱電偶便會自動啟動摩打,重新降低房間的溫度到預設的水平,當巳經到達預設的溫度,熱電偶便會自動停止摩打.這個過程不斷循環, 可以用下圖表示:
房間內的溫度對於電熱偶來說, 就一種回應.對於所有類似空調這樣一種建立了回應路徑的機械系統,是完全可以在沒有人為介入的情況下自動調節以達成預設的目標.這個例子表示,當一個系統建立了回應的環路(Feedback Loop),以及有效地而接收回應訊息,這個系統便會自動調節至一個最佳平衡的狀態(Optimal Balance State).
例子二: 倒滿一杯水
想像你正要從水龍頭倒滿一杯水。在你打開水龍頭之前, 你必先會在內心預設一個期望的水位, 例如你想倒滿水杯八成的空間。當你打開了水龍頭,水龍頭的水進入水杯當中。 在這個過程中, 你會比較水杯的水位與及你期望水位的差別(這個過程發生在潛意識的層次。 一般來說, 意識並沒有察覺) 。當實際的水位仍然低於期望的水位,你會繼續開著水龍頭,而當你看見實際水位巳經到達或者超越了期望的水位的時候,你便會立即關掉水龍頭。
你所看見的水位便是一種回應。假如你合上眼倒這杯水, 想像會有什麼情況發生? 你會倒瀉水, 因為這個系統沒有給你回應的訊息, 這便不是一個完善的系統。 一個完善的系統必須要建立有效的回應環路, 這個系統便能夠有效達到目標。
例子三 : 做運動瘦身的過程亦是一個系統 .
當一個人發現身體開始肥胖,體重超越理想重量時,他決定做運動以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包括每天跑步30分鐘,以消除多餘的脂肪.在這過程中,他發現體重開始下降,體重就是這個瘦身系統的回應.他是否繼續每天跑步30分鐘,完全決定於他的體重是否巳經下降到了他的理想體重.
以上的例子顯示人類神經系統的運作基本上與機器的運作沒有分別.在任何特定的系統之中,回應是一些很重要的線索,指引我們應該如何反應,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神經機械學的核心原理指出,所有有效果的行為、決定、反應等, 都是建基於
(1)能夠設立有效的回應路徑(Feedback Loop), 使我們覺察系統回應給我們的信息.
(2)基於這些訊息,有效地作出回應.
有些人或企業,由於沒有刻意地去設立及覺察系統的回應,因此一直在重複著沒有效果的行為,結果當然跟以往一樣,沒有任何改變.例如有些企業老是把金錢花在沒有效果的廣告宣傳上,原因是公司員工實在太忙,一直以來,都沒有成立一些調查機制,找出這些廣告宣傳的效益,因此,一方面,金錢不斷花在不必要的地方,另一方面,公司的業績一直也沒有改進.事實上,這些公司可以詢問他們的客戶,如何得知他們的產品,從而知道現在的廣告策略是否有效果,訪問的結果便是回應訊息,訪問的過程便是回應路徑。事實上,這些回應訊息是一些非常重要的資料幫助公司決定如何訂立有效的宣傳的策略.這些重要的資料會直接影響公司的盈利。
你是否曾經遇上一些不斷在你面前碟碟不休的人,例如向你硬銷(hard sell), 又或者,只是一味說自己感到興趣的事情的人?你巳經很不耐煩,可是對方依然說個不停.顯然,這位人仕沒有注意到你面部表情.身體姿勢等發生不耐煩的回應,因此,這段溝通成為你記憶之中最沒趣的溝通.當然你再也不會主動找他出來.NLP執行師課程非常強調在各種與潛意識溝通的練習中, 探索者發出的訊號的重要性,包括呼吸,表情,身體姿勢,眼睛轉動方向等。很多特別設計的練習就是訓練學員這方面的覺察能力。完成執行師課程的學員,往往能夠觀人於微,甚至對方是否在說謊,亦能夠從他的眼球轉動方向,呼吸等覺察得到.這些訓練的目的就是加強學員覺察在溝通系統中對方潛意識發放出來的回應訊息.從而修正溝通的內容及方法。因此,曾經接受NLP訓練的人會發現人際關係明顯得到改善.
觀察測度練習
- 找一個朋友 , 請對方回想一個 「 興奮 」 的經驗。
- 小心觀察對方的身體語言包括 1. 姿勢、 2. 表情、 3. 眼睛位置、 4. 呼吸、 5. 其他細微反應。
- 請對方回想一個 「困擾」 的經驗 , 小心觀察。
- 留意兩者的分別。
- 請對方回想一個 「 興奮 」 或 「困擾」 的經驗。
- 觀察對方並猜出這是甚麼經驗。
- 向對方略作解釋你所觀察到的訊息。
- 請對方想一個 「刺激」 的經驗 , 並小心觀察。
- 請對方回想一個 「 興奮 」 或 「困擾」或 「刺激」 的經驗。
- 觀察對方並猜出這是甚麼經驗。
- 向對方解釋你所觀察到的訊息。
你是否曾經在一些服務欠佳的餐廳或酒樓進食? 我最近就有這些經驗。當我向服務員要求要一杯清茶的時候, 她竟然遞了一個杯給我,然後告訴我, 左面有清水, 我可以自己倒。我不知道是否我表達得不清楚, 但我肯定的是, 她的回應使我對這間餐廳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其實我很想表達對這間餐廳服務的意見。這些顧客的意見顯然對提高服務的質素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 我發覺整個餐廳竟然沒有任何顧客投訴的渠道, 沒有意見箱, 沒有服務質素調查表。事實上,顧客的意見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回應訊息。大部分的服務行業並沒有設立這些溝通的渠道。在競爭激烈的今天, 能夠有效收集顧客的意見, 並且根據這些意見不斷改善, 公司的競爭能力便會大大提升。相反, 重複舊的做法, 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另外,我認識一些培訓師,多年來,培訓師技巧一直沒有顯著的提升,原因是他們並沒有建立有效的回應環路.事實上,培訓師與學員之間的溝通就是一個系統.他們其實可以在每次培訓完結後,邀學員把培訓師效果,可以改善的地方寫下來,以作為一種回應環路.
NLP的發展深受神經機械學的影響。所有NLP的技巧都是建基於十二條前提假設(Presupposition).這些假設都是NLP的精髓.你會發現其中幾條都是模仿神經機械學的原理,包括
1. 溝通的意義決定於對方的回應。
The meaning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response one gets.
- 溝通的目的是使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
- 對方的回應是決定溝通是否有效果的訊息。
- 在溝通的過程中, 執著自己講得正確, 或者只單向地講自己想講的說話並沒有意義, 對方是否收到你的訊息才是最重要。
- 從對方的說話、語氣及身體語言可以得知溝通是否有效果。
-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沒有兩個人對同一句說話有相同的反應, 因此在溝通的過程需要保持靈活性。
2. 重複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Repeating the same behavior will repeat the same result.
- 當重複舊的做法, 系統會回應同一樣的訊息或結果。
- 環境因素不斷出現變化, 過去有效的做法在今天可能已不能提供同樣的結果。
- 要有不同的結果, 需要採取不同的做法。
- 凡事必有至少三個以上解決方法。
3. 在任何一個系統裡,最靈活的人便最能夠控制大局。
In any system, the most flexible person has the control.
- 在任何系統中, 為了適應生存, 系統中的成員需要保留一定程度的靈活性。
- 靈活的需要程度與系統的複雜性成正比。
- 在愈複雜的系統中, 系統成員愈需要更大的靈活性。
4. 沒有挫敗,只有回應訊息。
There is no failure, only feedback.
- 一個系統(System)會自動地調節找出平衡點。因此, 在系統中並不存在挫敗, 只有回應環路(Feedback Loop)。
- 每一個所謂挫敗, 都是系統中一些正面的回應訊息, 告訴我們需要不同的做法。
- 要不斷証明自己挫敗只會增加系統中自我調節機制的障礙, 或者用另一種說法, 減少對未來成功的信心, 這樣做並沒有好處。
- 事情的結果雖然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在過程中不斷學習提升。
- 面對人生挑戰的內在力量, 是從不斷學習提升的過程而培育出來。
- 當內在力量不斷提升, 成功快樂出現的機會亦自然地增加。
其他假設包括:
5.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No two persons are the same.
- 沒有兩個人的成長背景是一樣的, 因此沒有兩個人的信念、價值是一樣的。
- 否定對方的信念、價值, 或者把自己的信念、價值強加於對方身上, 只會影響與對方的關係。
- 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情會有完全相同的看法及反應。
- 人際關係的和諧來自尊重對方的信念、價值。
6. 任何人均能夠透過學習而做到別人所能做到的事情。
If one person can do something, anyone can learn to do it.
- 人類大腦與電腦的運作方式相似, 電腦可以透過安裝新的軟件而提升效能, 人腦亦復如是。
- 只要模倣對方運用大腦的方式便可以達到類似的結果。
- 人類大腦的軟件由不同的策略(Strategy)組成。
- 只要找出對方的成功策略, 便可以為自己的大腦安裝這些策略, 從而達致新的效果。
- 在安裝策略時, 要顧及是否符合整體平衡的原則。
7.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Usefulness is more important.
- 在事情上執著於道理即是執著於自己的信念、價值。
- 執著於道理而忽略了效果並不能夠解決問題。
- 執著於道理而忽略效果是不夠靈活的表現。
- 在整體平衡的前題下,一切以效果為主導。
8. 每個人都在內心製造屬於自己的實相(地圖的疆域不是真實的)。
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
- 沒有絕對真實的世界, 所謂真實的世界只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大腦當中。
- 人類透過認知過程而製造內心地圖。
- 人類的內心地圖由信念、價值組成。
- 人類的行為、態度並不是決定於現實世界, 而是決定於內心地圖。
- 只要改變內心地圖, 行為、態度會立即出現改變。
- 最有智慧的內心地圖, 就是能夠提供最多人生選擇的地圖。
- 不斷地檢視、擴闊、修正內心地圖是達致成功快樂人生的必經過程。
9 ? 能量會向著我們專注的地方流動。
Energy Flows where Mind Focus Goes.
- 心靈焦點會加強聚焦地方的能量。
- 心靈的力量有如放大鏡, 能夠把太陽光聚焦在一點, 大大增強這點的能量。
- 心靈具有創造的力量, 它能夠創造正面的結果或負面的結果。
- 因為無論把心靈焦點放在正面或負面的事情上面, 它都會毫無保留地放大這些事情的能量。
- 因此, 要創造正面的結果, 需要小心觀察及選擇自己把注意力放在甚麼地方。
10 ? 每人在任何時間均會為自己選擇最適當的行為。
Everyone choose the best behavior at the moment.
- 每個人均有獨特的個人歷史, 從成長的經驗中每個人都學習到怎樣選擇最適當的行為。
- 每個人的潛意識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深層需要。
- 因此, 每個人的潛意識都會為自己選擇最適當的行為來滿足這些深層需要。
- 無論該行為如何不能被接受, 這行為已經是當事人所知的眾多選擇中最適當的選擇。
11? 每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
Everyone already possessed all the resources needed.
- 人類有超過99%潛能有待開啟。
- 人類的大腦有一千億個腦神經細胞, 每個神經細胞都與另外至少10000到 15000個神經細胞連接, 構成龐大的神經網絡。大部份的人只用了少部份的網絡。NLP可以幫助開啟剩下的網絡。
- 腦內圖像, 腦內聽覺, 腦內感覺是所有心智(Mental)以及行為的基本磚石(Building Block)。我們可以有無數的方法組合、運用它們, 使我們建立新的行為。
- 真正的力量來自內心。當一個人能夠掌握操控內心運作的原理, 他便能夠在任何情況取得成功快樂。
- 劃地自限是阻礙自己成功快樂的最大因素。
- 每一個人都曾經擁有成功的經驗, 亦即是說, 每一個人都擁有使自己成功的能力。
12 ? 每個行為背後均有正面的動機。
There is always a positive intention behind each behavior.
- 對於當事人來說, 每個行為無論是如何不被其他人接受, 背後都有正面的動機。
- 當事人的行為對於整個系統可能沒有效果, 但是他的正面動機總是不會錯的。
- 因此, 處理有關人的行為問題比較容易的做法是先找出行為背後的正面動機, 把行為與正面動機分開, 接受他的正面動機, 然後處理問題行為。
- 當接受了對方的正面動機, 對方及自己都會較為舒服, 問題行為亦會較易處理。
NLP並沒有宣稱這些前提假設是真理.NLP只在乎它們對人生的效果。由於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都因為NLP的技巧,以及在運用這些假設的過程中提升了他們的人生,生活得更成功快樂,因此這假設是非常有用的信念。你不妨每天應用這些前提假設, 體驗這些假設帶給你的好處。你可以把這些前提假設寫在硬咭子上面, 把它們放在當眼的地方, 例如辦公桌上, 不斷提醒自己。
T.O.T.E. 模式
神經機械學對NLP的另一個貢獻,就是T.O.T.E.模式.這個模式首先由George Miller, Eugene Galanter 及Karl Pribran所著「行為的計劃及結構」”Plans and the Structure of Behaviour”(1963)一書中提出來,所有NLP行為改變技巧均是根據T.O.T.E.模式而運作.T.O.T.E的全名是測試-運作-測試-出口 (Test-Operation-Test-Exit). T.O.T.E.提供了一個具有普遍性的行為架構模型,解釋一切行為現象,人類神經系統的運作方式無論是意識能夠覺察到的,例如訓練自己踏單車的能力,或者是潛意識的,例如步行,均具有T.O.T.E.的特性.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人定下了一個目標,他會在實現目標的過程反複測試這個目標是否已經達成(Test)? 如果測試後發現這個目標還沒有達成,他會嘗試作出各種改變(Operation)以期望更接近他的目標.作了改變後,他會繼續測試(Test),假如還沒有達成,他會繼續這個循環,直至目標巳經達成,這個過程便會終止(Exit).
舉一個例子,請在前面的牆上找出一點.跟著伸出你的食指,慢慢指向這一點,直到手指接觸那一點為止.在這過程中,你的神經系統巳經在潛意識的層次完成了T.O.T.E.的過程.當你的食指向那一點接近的時候,你的眼睛會不斷監察手指與那一點的距離, 以及手指是否偏離了方向。(Test)(這是達成這個目標的重要回應(feedback))你的神經系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修正食指的軌道,以及繼續指示食指向前移動(Operation).然後是再測試(Test)。這個過程會在潛意識不斷重複,直至你的食指接觸到那一點為止.試閉上眼重複這個過程, 你會發現食指並不能夠容易接觸那一點。原因是你沒有任何回應的訊息, 你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你不知道自己的手指與那一點的距離, 是否偏離了航道等。因此, 你的潛意識並不能夠完成T.O.T.E. 的運作。
我們人類頭腦在決定做某件事情之前,都要在潛意識的層次完成這個T.O.T.E.的過程。當你了解這點, 你便可以有意識地為某個目標在頭腦上安裝這個模式, 從而幫助你更有效達成目標。
例如,你經常想下班後回到家中, 有一個舒適(感覺, Kinesthethic), 整潔(視覺, Visual)的家居環境。這是你的目標。但是, 你看見家中非常凌亂、骯髒。這是第一次的測試(TEST)。你嘗試掃地、抹窗。這是第一次運作(Operation)。做了大半天, 看起來, 家居的環境仍然未符合心中的期望。這是第二次測試(Test)。由於你沒有充夠時間, 你決定改變做法, 你查了黃頁分類廣告, 找到一間清潔公司。你訊問過價格可以接受, 你決定找這間公司幫手。這是第二次運作(Operation)。當這間公司完成他們的工作後, 你看看周圍的環境, 發現非常整潔, 內心感覺到舒適。這是第三次測試(Test), 你終於感到滿意(Exit)。
T.O.T.E. 的運作可以用下圖表示 :
T.O.T.E. 練習
你可以用閱讀這本書為例子, 向自己的神經系統設立一個T.O.T.E.模式, 使你更有效達成學習目標 :
- 你閱讀這本書的目的是甚麼? 你有甚麼學習目標?
- 你怎樣知道你已達到這些目標?有甚麼證據能夠證明你已達到這目標?你會看見、聽見、感到什麼?
- 如果你要達成這個目標,你需要具備甚麼能力、資源和策略?
你會在目標設定一章之中學習進一步運用T.O.T.E.模式調校你的神經系統,運用你天生的本能達成種種理想心願.透過NLP系統化地使用頭腦, 每個人都可以實現夢想.NLP的信念是「別人能夠做到的,你都能夠做到.」然而, 大部份的人只是浪費時間空談,因此,他們的人生只是無奈地度過,成功者與他們的最大分別就是在於成功的人願意拿出行動,實實在在地創造他們的未來,你想做大多數的空談者抑或真正的成功者?
|